前兩天在誠品書局看到這本 時尚是個好生意(四版),

翻一翻目錄,覺得很心動!

這本書一定要推薦給你看,

但是我想 時尚是個好生意(四版) 在博客來網路書店上買應該會比較便宜,

也可以順便參考其他#GOODS_NAME#的讀者心得分享,

以及推薦時尚是個好生意(四版) 文章佳句!

這本書真的太讚了,你一定要買回來看!!(讚啦......)

最後呢!我決定再博客來網路書店買,因為品質有保障,也不擔心買貴,

還有博客來網路書店每日一書66折!

湊一湊,就免運費了,不買實在太可惜了!

如果湊滿690除了免運費還可以折抵博客來e-coupon $50元唷,

快把好書一起回家吧!!

時尚是個好生意(四版)推薦好書必買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這裡有時尚產業的十一堂課

傳媒、文化和消費的奧秘盡在其中

而身處於時尚狂流當中的我們,絕對不能錯過

全方位瞭解時尚奢華產業與流行文化的第一本書!


當大家都知道時尚產業已經是樁好生意時,他所代表的,已經不只是流行與奢華、品味與風格的象徵而已,其中更令人玩味的文化現象,在在反映了人類歷史進程中,在大眾傳播媒體的推波助瀾下,文明和時尚潮流每天都在上演的,如嘉年華大秀般的精彩戲碼。

這是一本融合多種時尚產業與相關學界,對於產業架構、實務運作、流行文化等等現象,多向度思維的精華與濃縮。可以解答關於奢華產業如何席捲全球的運作之謎;揭開該產業中,許多被忽略的經營奧妙……。除了流行文化的發展歷史外,更揭示了潮流演變背後所隱藏的時代意義。

當人們狂熱地對奢華時尚,毫無保留的一昧靠攏時,除非身處在時尚產業當中,否則絕大部分的人,很難真正了解時尚產業的運作真貌。雖然學院裡有愈來愈多人,開始研究流行產業的理論與架構,但產業和學院之間卻互相毫無所悉。本書將為您揭開創意種籽源源不絕的時尚產業奧秘,讓有趣的事件,直接驗證當今的流行理論與複雜的產業結構,全面探討時尚奢華產業中,關於形象打造、流行符號、市場行銷、文化形成、服裝設計師,以及蓬勃飛躍的奢華產業發展脈絡。

?

商品訊息簡述:

  • 原文作者: Nicola White, Ian Griffiths
  • 譯者: 許舜青
  • 出版社:華滋出版

    新功能介紹
  • 出版日期:2017/04/25
  • 語言:繁體中文


↓↓↓限量特優價格按鈕↓↓↓

2018熱銷商品網路熱銷商品

時尚是個好生意(四版) 討論,推薦,開箱,CP值,熱賣,團購,便宜,優惠,介紹,排行,精選,特價,周年慶,體驗,限時

下面附上一則新聞讓大家了解時事

鞋帶這樣繫 從此腳不痠

許多人會穿有鞋帶的鞋子走路或運動,但你知道只要稍微改變鞋帶的繫法,腳就會變得不容易痠嗎?

日本手工訂製鞋研究會主任三浦賢一說,讓腳久走也不會痠痛的秘訣,就在於綁鞋帶的鬆緊度,必須分段而不同。

他說,如果把腳背中段的鞋帶綁緊,靠近前端的鞋帶繫得鬆鬆的,走路就比較不會累。

這個原因是,如果鞋帶綁得太鬆,鞋子暢銷排行優惠專區與足弓之間會出現寬鬆的空間,足部變得不穩定。

此時鞋子中的腳趾為了避免滑動,會下意識的出力抓地,腳趾會縮起來,讓足部產生多餘的負擔。

但是,如果把中間的鞋帶綁緊,腳趾就會鬆開,體重就可以均勻分散到指尖、腳掌與腳跟,讓腳的負擔減輕。

如果鞋子的腳尖部分完全推薦知名購物網沒有腳趾活動的空間,就無法做出抓地、踢蹬之類的基本動作,腳底的肌肉也會逐漸消失。

前端的鞋帶必須繫鬆的原因,是因為如果腳趾缺乏活動的空間,就容易造成拇趾外翻、扁平足或開張足。而且因為許多腳趾的基本動作無法做出,腳底的肌肉也會逐漸消失。

同理,如果穿尺寸過大的鞋子,或材質柔軟的鞋子走路,腳也會往前滑;足部為了努力站穩與移動,必須付出更多力量,甚至可能造成腳趾捲曲與變形。

此時應想辦法將鞋面收緊,增加腳在鞋子中的穩定性。選擇有鞋帶的鞋子是一種作法,如果找不到有鞋帶的款式,例如許多童鞋都沒有鞋帶設計,可以選擇反折魔鬼氈的鞋子,將腳中央的部位拉緊固定。

在鞋帶的選擇上,比起圓型的鞋帶,扁平型的鞋帶更能以整個帶面拉緊,增加腳的穩定性。

鞋帶的材質也可選擇不容易滑落、伸縮性較低的類型,一般而言,純棉的鞋帶會比化學纖維的鞋帶來得適合。

小英違章工廠成績單之一:說好的清查呢?

2018年07月18日 上稿編輯: 張淑貞 文:張淑貞(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研究員)

行政院原訂在七月初向立法院專案報告整體違章工廠處理方向,由於遲至7月2日才將提案送出,來不及排入臨時會議程。接下來七、八月,行政院將繼續針對爭議較大的部分進行討論取得共識,本次決議將會決定未來違章工廠何去何從,及農地何時能回到健康安全的生產環境。

2010年,政府推出「臨時工廠登記制度」,允許2008年3月14日以前既存的工廠,只要符合「經濟部認定」的低污染業別,取得環保、消安文件,即可取得「臨時工廠登記」,繼續經營至2017年6月2日,期間免受任何土地或建築相關行政裁罰。這個輔導機制在2014年修正,將7年輔導期展延為10年,直到2020年為止。如今,輔導期限將屆,行政院啟動新的違章工廠處理方案討論。

目前仍在實施中的主要有違章工廠清查、輔導合法經營、納管三大措施。施行至今成效如何?

說好的清查呢?

依照目前實施中的違章工廠輔導措施,首要工作是進行清查。政府應調查轄內違章工廠資訊,包括數量、區位、面積、產業種類。地方政府應辦理違章工廠調查工作,建立數量、區位、面積、產業種類資訊,以利後續分級分類輔導。從2010年至今八年過去了,地方的清查績效極差。2018年才出現第一個縣市彰化縣開始委外辦理「彰化縣工廠管理地理資訊系統(GIS)資料庫建置及系統更新計畫」,進行全區清查。此外只有台中針對小部分地區(中清路以南、筏子溪及高鐵沿線東側300公尺、西側200公尺以內區域)進行清查列管。

彰化縣工業管理科表示,預計透過掃街普查方式,對26個鄉鎮市進行現況訪查,並建置工廠空間資料庫。其實彰化縣在2005年已有第一次GIS建置計畫,但承辦人員說實際違章工廠數量比上次調查多了很多,過去調查內容也較粗略。這次會配合未登記工廠輔導措施,除了基本資訊外,也會調查廠商的遷廠意願。預計一年半後完成。由於調查遲緩,各部會公布全台違章工廠數量出現了極大的落差。甚至同一部會,前後數字也有不同。

- 2010年,經濟部利用工商普查結果,推估全台應申請工廠登記的違章工廠有6.4萬家

- 2015年,經濟部推估數量下殺到3.9萬家

- 2017年,農委會公佈全台平地及山坡地約有13.5萬處農地上工廠

這些數據的差異是因為「工廠」的定義不同。對經濟部來說,廠房須達一定面積,生產設備須達一定電力容量及熱能,才是應申請登記、接受政府管轄的「工廠」。但是為何同一部會在2010年和2015年對於違章工廠數量推估相差了2萬家呢?原因是經濟部在2012年一一也就是《工廠管理輔導法》中的第33、34條輔導條款公佈後二年一一大幅限縮了「工廠」的定義。當年度除了石油、化學相關製造外,一般工廠面積標準從50平方公尺調整到150平方公尺,調整幅度為三倍。電力容量、熱能從2.25千瓦調整到75千瓦,調整幅度達三十三倍。

許多原本屬於應該登記的違法工廠業者,在工廠定義修改後,因為未達工廠規模,變成了「免辦工廠登記一族」,因此「不是工廠」。也就是,對於經濟部來說不再是需要進行列管的對象。

但這些「非工廠」還是在農地上進行非法製造加工啊!這些「非工廠」於是回到農業、土地及建築機關進行管理。尤其是對農業單位而言,農地上有建物違規作非農業使用用途,便應該依土地分區使用精神,予以矯正,要求恢復農用。

因此,農委會公佈的13.5萬家調查成果和經濟部不同,農業部門依據的是保護農地與糧食安全的業務核心思考。

經濟部工業局游振偉副局長、中部辦公室許正宗代理主任均表示,經濟部和農委會的調查數量差距太大,行政院張景森政委已指示,地方須先清查違章工廠數量及樣態,決策才能貼近實際需求。清查工作將由經濟部主責,並籌措1.3億經費,成立「未登記工廠全面清查計畫」,要求各地方政府對轄內違章工廠進行全面清查,力求在2019年底前完成數量、規模和產業別的盤點。清查對象依經濟部的「工廠」定義進行模糊篩選後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將以地理資訊圖台方式對外界公開。

圖為各縣市農地違章工廠分佈,其中台中、彰化筆數最多,佔用農業土地面積最大。(資料來源:農委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整理) 違章工廠輔導「三少」:變更少、遷廠少、轉型少

據行政院所擬方案,違章工廠有三個途徑轉為合法經營:

- 群聚密度高的工廠可以劃定特定地區,進行現地變更。

- 無法進行變更者,則輔導遷到合法設廠土地。

- 或在原地輔導轉型為符合用地容許使用的項目(例如進行作物栽培的農業設施)。

2010年至今,各縣市成功輔導違章工廠合法經營家數如下:

全部輔導成功家數只佔了經濟部認定應處理的違法工廠家數的千分之一。

特定地區辦理成功變更有7家廠商。特定地區屬於特許開發,全台劃設了將近550公頃的特定地區,共有709家違章工廠。經濟部表示,因為涉及使用分區或使用地變更作業,處理流程較為繁雜。過往辦理經驗較為不足,後續可望加速通過。但是環團認為,特定地區對業者釋放利多並不合理,裡面不僅有上市上櫃公司、外商公司,還有瀝青再製廠,和多次污染農業灌溉水的皮革廠。

遷廠及轉型家數總好康CP值超高數43家。而且,這些遷廠或轉型成功的案例,多靠業者自行克服各種門檻。像是業者遷廠要面對到工業土地昂貴、產業區位選擇有限、購置廠房及設備資金龐大,甚至如何說動員工到新廠等問題,多靠工廠老闆自行解決,政府並沒有拿出配套方案來引導或協助業者完成進駐。

經濟部表示,目前成功案例的確比較少,未來清查出符合輔導資格的違章工廠家數後,行政院會共同來檢討比較有效促成遷廠轉型的配套方案。 用5%慢慢拼食安,可以嗎?

農地上違章工廠一旦亂倒廢水、排廢氣,將對食安產生立即而直接的衝擊,政府一再承諾中高污染優先遷離農地。

遲至今年,經濟部方才展開對332家中高污染違章工廠的遷廠意願訪視工作。初期目標是在今年底前調查業者願意遷廠或轉型為相容使用的時間,依舊沒有提出相關配套,讓這些環境風險高的工廠「儘速」離開農地。

而這些遷廠訪視對象,多是遭到民眾檢舉或發生污染、公安事件列冊管理的廠家。此外還有多少沒被檢舉,不在政府列管2018熱門產品名單上,但同樣也是需要優先處理的中高污染性違章工廠呢?

我們從稅籍推估,從事中高污染性製造加工的企業,有8,400家都沒有工廠登記。是否政府列管比例不到5%?用這樣的速度拼食安,可以嗎?

對此,經濟部回覆會請地方政府進行清查,對於違章工廠掌握更為清楚後,行政院會來討論可行的配套,改善遷廠轉型成效。中高污染性違章工廠如電鍍業,不會等到清查檢討完才開始處理,先完成清查者會先啟動相關作業。經驗推估這類工廠所佔比例不會超過所有違章工廠的1%,如以總量3.9萬來算,中高污染性違章工廠差不多就是390家,不會到8千多家那麼多。所謂「污染性工廠」的判定會從現況製程比例、自己接單還是別人的單、量多量少來做綜合判斷。像目前列管的330家污染性違章工廠,實際清查後,只有不到200家是真正在做電鍍。(系列專文,繼續閱讀下篇)

參考資料

-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守護農地行動

- 連署:違章工廠不寬待、健康留給下一代

arrow
arrow

    teckarmmk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